• 新闻热点
  • 文化视野
  • 主题活动
  • 文件资料
  • 百姓关注
  • 民间风俗
  • 文化艺术
  • 教育科研
  • 古都名人
  • 旅游出行
  • 范文大全
  • 文档下载
  • 当前位置: myyuju个人图书馆 > 教育科研 > 正文

    技术创新工作思路和要点

    时间:2021-09-16 13:59:16 来源:myyuju个人图书馆 本文已影响 myyuju个人图书馆手机站

    技术创新工作思路和要点

    圃圆

    技术创新工作思路和要点

    周晓东

    (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7)

    学术论坛

    摘要:我单位是一个以运行为主的单位,怎样进行技术创新,是一个难题,摆在了我们工作面前,我们在充分理解了创新的意义的基础上,

    抓住机遇,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紧紧围绕我车间"节能降耗,保障有力"的工作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制定了技术创新工作思路

    和要点为我单位技术创新理清了思路,搭建了平台,营造了氛围,为我单位最终收获技术创新成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技术创新机遇技术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09)09(c)一0196--02

    1指导思想

    技术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

    实车间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技术创新要求,

    以围绕节能降耗为目标,以保障有力为主

    线,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支撑,努力发挥

    技术骨干的作用,着眼于促进我车间整体

    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所为,有所不

    为,重点围绕我车间设备检修,运行过程中

    暴露出的问题,通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积极推动用新技

    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车间的设备在

    用率,降低故障率,从而提升能源的利用率

    的目的.

    2工作目标

    (1)开展以技术骨干为主要成员的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技术工作能力上

    水平上台阶.

    (2)建立良好宽松的技术创新氛围.

    (3)全面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力争全车间

    技术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技术改造能力显着提高,确保全年技改提交率达到15%以上,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改方案达到2O%以上,推广采用2项以上技术改造,提高系统稳定性.

    (4)加强运行管理,逐步形成一套运行

    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为提高设备事故的

    预判能力打下基础.

    (5)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全

    员整体创新能力.

    3工作重点和措施

    3.1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技术组上水平上台阶

    (1)抓好技术组建设.大力推动建设"学

    习型技术组",为技术创新提供组织保证.

    技术组全年已订阅技术杂志8种,共计80多本,要求每季度技术组开展一次学习收获

    讨论会(可邀请各班组技术骨干参加),针对与我车间相关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相关

    技改进行讨论.

    (2)加强技术组的监督管理和引导,提

    高技术管理水平.加强任务的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的力度,根据工作需要,重点开

    展四个方面的工作.

    ①"优化能源配置,完善能源管理".

    为了实现车间"节能降耗,保障有力"

    的工作目标,需对我车间的能源基础管理工作进行补强,结合车间实际工作情况,在能源管理制度以及各种能耗考核细则的基础上,发放到各个班组进行学习讨论,并落实贯彻执行,通过制度的实施,来规范车间的能源管理,严细能源基础管理,组织相关人员对供,耗能设备,输配电线路,热网,供汽,水管道等情况进行季普查制度,对一些老化陈旧的输配电线路以及电器设备提出改造处理加意见,并适时施行.

    ②活跃技术氛围,拓展创新思路,开展

    技术沙龙,合理化建议等动活.

    (3)以技术为牵引,带动技术骨干开展

    多种形式的技术经验交流活动,推进技术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努力促进技术上水平上台阶.我们要在总结去年的基础上,继续严格管理,对问题不等不靠,积极应对; 对议题做到,精心选题,提前发到成员手中,在成员认真准备后,开展技术沙龙活动;真正使技术沙龙真正能够为运行技师, 检修技师及愿意参与技术革新的骨干人员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今年计划开展两次以上活动,争取对运行管理中设备运行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有所突破,真正解决1~2个问题.

    3.2充分发挥车间协调职能,创建良好的技

    术创新环境

    (1)开展一线工人和技术骨干联合技改

    工作,促进一线工人和技术骨干联合技改

    工作向深度广度发展.提高一线职工进行

    技改能力,积极推动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

    的结合机制.适应我车间的形势,积极为职

    工搭建技改合作平台.具体做法:班组组员

    提出生产过程中需解决遇到的难题,班组

    和技术人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最终

    根据问题的在现有条件下解决的难易程

    度,在工作中起的作用,以及解决后的经济

    效益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后,进行最终定

    题,攻关,并在年底进行一次合理化建议评

    比活动.

    (2)加强技术交流工作的力度.在继续

    96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办好技术培训的同时,主办一到二次形式

    多样的专题研讨会,并适时技术人员积极

    参加国内的技术讲座,技术展览会;组织车

    间一线职工走出去,把新技术,新理念带回

    (3)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车间的技术

    创新.进一步重视宣传工作,加大技术创新

    成果的宣传力度.要做到技术练兵,反事故

    演练,合理化建议评比等活动积极与电视

    台,报纸等媒体合作,宣传.

    3.3加大对传统设备技术改造力度,促进设

    备的技术升级,抓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

    推新材料,新工艺,广信息技术等在设

    备统和传统操作系上广泛应用,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使车间的检修手段,生产水平,管理决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1)抓好集中供热监控系统,锅炉计算

    机控制系统的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①坚持把"集中供热监控系统"和"锅

    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用性与先进性放在首位;使系统的控制能力,处理速度,精度,操作界面的汉化程度,可扩充性,报表处理等,是否接近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至关重要.

    ②做好集中供热监控系统,锅炉计算

    机控制系统的引进过程中的"系统开放性和标准化"工作;使系统中同样用途园器件,可以互换;不同的系统可以互相连接, 不同网络可以互相交换数据.

    (2)加强新型设备,新型材料的推广力

    度,重点是:高性能仿腐塑料,陶瓷新材料, 新型高效保温材料,耐火材料,泵及阀门等密封材料;组织实施"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设备行动计划",重点是抓好锅炉附机技术,锅炉本体系统新技术等的推广应用.

    (3)以技术为龙头,解决影响设备稳定

    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怎样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对串

    联式三塔式交换器进行检修,树脂喷射器

    堵塞的解决办法,树脂杂质过滤器设计与

    学术论坛SCIENCE&TE0HNOL0GY.匿圆制造,三塔过滤器之间管子的跑冒滴漏处

    理(ppc塑料),以及三塔装置下部反冲防堵

    塞装置,上部水帽板可卸装置等.

    ②对引风机震动数据进行收集,分类,

    制定出引风机震动红,黄,绿三区,指导运

    行.

    (4)抓好加热站的仪表的技术改造,以

    及数据的收集分析管理工作,提高预判断

    事故的准确率.

    3.4加强运行管理.逐步完善运行管理工作,

    为提高设备事故的预判准确性.提供技术

    保证

    (1)建立系统参数数据库,统计分析车

    间3年运行的原始数据,对系统各部位参数

    进行分类汇总,建立原始数据库.

    (2)以原始数据库为基础,充分收集现

    有运行参数,根据系统参数的变化和数据

    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作到期比月绘(一星

    期一比较,一个月一绘图),时时监控设备

    参数变化,及时作出设备故障的预判断,

    作出处理方案.对不能或可以坚持运行的

    设备,根据参数变化情况分类进行一级,

    二级,三级类别的监护措施,确保设备运

    行安全.

    (3)根据运行情况和负荷状况,适时进

    行反事故演习,提高操作人员的处理事故

    的能力.(各运行工种一年内不少于1次.)

    3.5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我单位技术创新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搞好技术创新管

    理的业务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行政水平,适应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客观需要.

    (1)在"学"字上下工夫,努力开阔思路

    和视野.

    采取交叉培训,组织单位技术人员,中

    级技师为授课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做到教材落实,授课人员落实,并在授课前,对所有老师备课内容进行审定,做到了定时定点,定内容.

    (2)在"练"字上下工夫,着力提高基本

    技能.采取技术大比武,反事故演练等形式,磨练职工的技能.

    (3)在"带"字上下工夫,不断激发进取

    精神.进一步采取以老带新,以技术人员带骨干等多样的形式,分别完成司炉,管工两批以老带新的工作.

    以上是今年技术创新的工作思路,不

    定完善,需在工作中,不断补充;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在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我们全体职工有信心,有能力,积极开动脑筋,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把握机遇,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努力开创技术创新工作新局

    面,为实现单位"节能降耗,保障有力"的工

    作目标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上接195页)

    这是国内外目前最先进的防盗系统,

    具有车辆定位,反劫报警,网络防盗,遥控

    熄火,车内监听,抛锚救援,路况信息,人工

    导航,车辆查询等功能,利用全球卫星定位

    系统GPS的优势,对所在车辆实现超远程防盗和追回,这一功能机械式和电子式都无

    法做到.而且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将GPS定位和移动公司的GSM网络,SMS短信,GPRS数据传输协议,电子地图显示等组合起来,构

    成综合式网络防盗产品,功能更加强大,市

    场上已经有此类产品.

    3汽车防盗系统的未来展望

    未来汽车防盗系统将向多功能化,网

    络化,可视化和便捷化发展.

    3.1多功能化

    就是在同一辆车上使用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防盗技术,从而增加窃贼的盗窃难度并延长其作案时间,最终迫使窃贼放弃.如超

    安超音波传讯锁属于机械式防盗器和电子

    防盗器的组合:方向盘锁利用钢制材质制造不易锯断,感应器采用超音波感应与震动感应,在收到异常状态的第一时间就呼叫车主,距离可达2.5~3公里,车型不限.

    3.2网络化

    只有网络化才能远程跟踪,遥控并在

    窃贼得手后找回被盗汽车,因此汽车防盗

    网络化是大势所趋,是主流发展的产品.在GPS定位,GSM,短信,电子地图这些技术的基础上今后还可能和可视化设备融合,可以实现对窃贼进行拍照取证;另一方面通过和公安机关的机动车防盗警务网络进行联网,可以实现自动向警方报警的功能. 3.3可视化

    主要有以下两种设备:(1)微型间谍相

    机,该相机体积极小,可以安在汽车的任何部位而不被人注意,并能在很弱的光线下工作.可拍摄多达12幅的照片,与蜂窝式无线电话网络联接,可将闯入汽车盗贼的照片直接传送到控制中心,使盗贼立即被辨认出来,以供警方采取相应的措施.(2)秘密报像机,该报像机体积很小,可隐蔽安装在汽车内.秘密报下盗贼强行进入汽车的影像,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传送到控制中心.使控制中心随时掌握车辆所在的位置及盗贼的动向,以便抓获.

    3.4便捷化

    自动实现车门的加解锁和车窗玻璃的

    升降,如最新的PKE(PassiveKeylessEntry) 技术,也称"被动式免钥匙进入"技术,车主将"智能钥匙"放到口袋或皮包中随身携带后,可以实现车主离开汽车超过1.8米系统将自动为您锁好车门并伴有声光提示.如果下车时没有关好车门,系统会有声光报警提醒您回去关好车门.如果您忘记了关车窗,系统会自动为您升窗.当需要开车

    时,不用做任何操作直接可以开启车门.

    4结语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和汽车保有

    量不断攀升,汽车盗窃犯罪也处于高发态势,汽车防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出现

    在打击盗窃汽车犯罪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同时

    我们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防盗意识,不让

    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参考文献

    [1】舒华,姚国平.汽车新技术[M】.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5:38l~383.

    [2】何红波,王文军.基于GPS的汽车防盗

    系统【J】.电子技术,1999,12:18.

    【3】景雨,杜振军.基于GPRS短信息的GPS 汽车定位与防盗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

    工程与设计,2007,28(17):4315.

    [4】李晓辉,孙康明,等.基于GSM技术的汽车防盗系统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 2008,3:191.

    【5】滕志军.采用短信方式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设计….现代电子技术,2009,3:80.

    [6】魏渝燕.RFID技术在汽车智能防盗系

    统中的应用【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9,

    5:67~68.

    【7】IEC60839-1O-1—1995,报警系统第10 部分:道路车辆用报警系统第1节:客车[S】.

    【8]GB20816—2006,车辆防盗报警系统乘用

    车『S1.

    [9】肖军.现代汽车的防盗新科技扫描[J】.汽

    车与安全,2009,2:73.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197

    • 新闻热点
    • 文化视野
    • 主题活动
    • 文件
    • 关注
    • 风俗
    • 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