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文化视野
  • 主题活动
  • 文件资料
  • 百姓关注
  • 民间风俗
  • 文化艺术
  • 教育科研
  • 古都名人
  • 旅游出行
  • 范文大全
  • 文档下载
  • 当前位置: myyuju个人图书馆 > 民间风俗 > 正文

    从IT技术岗位转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时间:2021-09-16 13:58:23 来源:myyuju个人图书馆 本文已影响 myyuju个人图书馆手机站

    大概2 年多的时间,我经历了从一个纯的技术人员转变到一个技术管理者的历程,所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技术人如何成长成为一个管理者?

    从IT技术岗位转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讲技术人如何成为管理者,主要是讲如何,How 这个话题,但是我自己觉得在讨论如何成长为管理者之前,我们应该先想明白技术人为什么要成为管理者,这就是Why 这个问题。

    从IT技术岗位转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只有我们搞清楚为什么成为管理者,我们才能努力去成为管理者,成为管理者更偏向于执行,偏向于具体的工作,而想清楚Why 是更难的。

    技术人成为管理者的“理由”

    就我自己来看,我觉得技术人成长为管理者有这样一些理由。

    从IT技术岗位转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突破个人贡献的天花板

    第一个是突破个人贡献的天花板,释放更大的贡献。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职位划分,比如说百度的技术是T 级别,管理可能是M,产品是P。阿里的技术是P 级别,管理是M 级别。

    一次机会和苹果公司的人聊,在苹果他们只有两种类型的级别。一种是叫做IC,另一种是M。IC 是Individual Contributor 就是个人贡献者,M 就是Manager。

    苹果公司把一个人的类型分为个人贡献者和非个人贡献者,我认为他就代表着一个职位很大的特征。

    一个个人贡献者的所有贡献产出都来自他自己,很少依赖别人,比如写代码,我的产出就是我一行行代码所构成的最终产品,我做设计我的产出就是我的设计稿,我做产品我的产出就是原型图和需求文档。这些都是依赖个人能力贡献出来的。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的话,你的产出很多时候是很难说清楚的,你会发现,产品稿不是你做的,设计稿不是你做的,代码也不是你写的,但是你在做什么呢?你做的可能是协助他们把这些给做出来,还有组织沟通和相互协调。这是另外一种工作方式,我觉得当你尝试管理工作,他会突破你个人能力的天花板。

    一个个人能力贡献者,他的上限就是每天24 小时不停的工作。他就算是不休息,一周也就是工作7 天的样子。

    但是一个好的管理者的话,他可以发动身边的团队的人,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他的贡献可能是释放了十倍百倍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成为管理让人激动人心的地方,他能驱动更多人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做出一个有更大贡献的一个产品。

    从IT技术岗位转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你终究需要面对管理

    有些人说我就不喜欢做管理者,我就喜欢做技术,在国内其实也是这样,有些技术人往上的职业阶梯很美好,比如我们老讲的阿里多隆,他成为了阿里的11 个合伙人之一,他的级别是P11,并成为每个人的偶像。

    就算大家从一个基础的技术者,往后做,做到架构师,做到多隆这样的职位,你终究要面对一个事情,就是你需要管理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在技术上达到一个目标。

    那个时候,你多多少少是需要和别人协调,你除了自己攻坚那些最难的问题之外,你还需要指导你下面的几个可能几十个技术人,大家一起朝一个方向努力。从这个角度讲,技术人,即便是做技术也需要一些领导技能的。

    即使你是一个架构师,你也需要Lead 一个技术团队。对大家来说,你的未来成长不管是走纯技术路线还是走非技术路线,你都需要增长自己的管理技能。因为到最后你总归是需要管理沟通的,很难出现你级别非常非常的高这样的情况,但是你还不跟任何人打交道,完全靠自己的个人能力来贡献,我几乎没有见到这样的情况。

    所以这是我觉得一个技术人为什么要成为管理者的原因。

    技术人成为管理者的“误区”

    从IT技术岗位转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讲完成为管理者的原因,我觉得还有一些误区大家需要特别关注。我见到一些技术人他们想做管理者,但是当问这些技术人他们为什么要成为管理者时,我觉得他们的理由是不对的,这里我列给大家。

    期望拿更高的薪水

    总有人觉得管理就应该高人一等,拿的比别人多,其实不是的。很多公司技术岗和管理岗都有相应的薪资,纯技术做到架构师的工资也是很高的。

    在很多公司,高级技术人员的Manager 的工资是比他低的。就是高级技术人员技术很牛逼,在业界就那几个人能做到。

    所以说你要是想拿很高的工资的话,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做纯技术也能够找到很高的回报,之后的一步步的技术提升也很高。

    期望指使别人

    很多人觉得做管理就是指使别人做事情,其实不是的。很多时候领导都是,负责背锅,负责给大家抗压力,负责擦屁股,负责端茶倒水的伺候大家的人。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刚刚创业的时候,我们做一个网站叫做粉笔网,但是这个网站挂了,当时这个网站有一个功能就是PDF 预览功能。

    我们调研了一下市场上的技术,PDF 只能用Flash 来完成,大家知道Flash 已经是一个日落西山的技术了。

    当时我们大家都觉得这个技术学了过几年会完全没人用的,所以当时所有人都不想做这个东西,都不想学。

    那怎么办呢?我们CTO 去学,我们CTO 当时就是完成我们网站上的PDF 预览功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就是负责去擦屁股,去做最脏的活,最累的活,大家都不愿意去做的活。

    指望更轻松的工作

    很多人觉得程序员很累,我知道整个业界,整个中国互联网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有些公司996 是常态。

    我们公司还好,但是有时候,比如上线,改Bug 会改到很晚,熬夜加班,大家就会觉得程序员太苦了,是不是我做管理就不用加班了呢?我也不用写代码了?我之前有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我自己转管理了,我发现这个想法完全是错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之前做iOS 开发,下班之后就完全可以去做别的事情,周末把工作的事情做完了我就可以自己看看博客,写点东西,或者玩些别的事情,但是我发现做管理之后我的事情做不完。

    总会有一堆事情堆着,每件事情也没有一个完成的定义。所以我上班也要想着这些事,下班也得想着这些事,周末也得想着这些事。

    大家发现我现在写博客的时间比以前更短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做管理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有人说技术是累体力,管理则是累心的工作,我觉得真的是这样。

    技术就单单和电脑打交道,代码写好,没有Bug 就算是做的很好。但是做管理你需要和人沟通,需要反复的和别人去交流,去解决他的问题。

    很多时候做法是没有标准的,目标也没有最明确的,这个过程你需要非常的劳心劳力去把事情做好,这时你会非常的累。

    指望更容易换工作

    刚刚我们说到技术人是一个Individual Contributor 个人贡献者,个人贡献者的好处就是这家公司垮了,第二天你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只要你的能力是足够强的,比如你代码写的特别好,没关系啊,这家公司不好,你第二天就能找到一个更满意的公司上班,很容易,前提还是你技术是厉害的。但是一个管理者换工作的难度是相对高的,因为很多时候你的管理能力是取决于你对这个团队和业务的了解。

    对于我来说,我能管理团队,是因为我持续在这个团队工作,我熟悉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他们擅长的,不擅长的,哪些人做得好,哪些人是温和的,哪些人是激进的。

    和每个人打交道要用他喜欢的方式,我也非常了解我们产品的用户特点。我们的用户场景是什么,用户行为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为什么要做哪些功能,我们未来的产品发展方向。

    大家明白吗?这些全都是和团队及产品相关的,如果我要换一个工作,我面对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产品,我的整个管理方式可能完全都不一样了,所以说我很难去管理一个新的团队。

    大家都知道空降一个高官是非常难的,管理者大多数时候都是从这个团队里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空降到那里的。

    对我来说除非我把整个团队带走,这样是非常奇怪的。正常情况下你离职,那你很难去融入一个新的团队,价值也很难发挥出来。所以,相对于个人贡献者来说,一个管理者是更不容易换工作的。

    所以说基于期望拿高薪,期望指使别人,期望更轻松的工作,或者更容易换工作,基于这些理由找管理工作的话是非常不合适的。讲完误区,我们来看一下技术人如何成为管理者。

    如何成为管理者

    从IT技术岗位转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时间管理

    我觉得技术人转管理的第一课就是时间管理。当我们做程序员的时候,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有人给你安排好的。

    可能是产品经理也可能是项目经理,他会告诉你这周你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开发目标,他会把产品稿和设计稿都给你。

    你会给他估计一个时间,这段时间你要做一个什么事情就已经定了,你每天做这个安排好的工作就可以,这个工作做完之后又会有新的工作过来。

    对于一个纯程序员来说他的时间管理是非常简单的。他甚至不需要时间管理,他只需要每天完成别人给他的工作就好了。

    但是它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挑战,可能会遇到一些延期,他顶多是通过加班,或者项目延期的方式来解决,他不涉及很强的自我时间管理。

    但是一个管理者完全不一样,等你管理一个团队的时候你会发现,没人过来说今天你要做什么,明天你要做什么,这个星期你要做什么。

    所有的事情是你自己来安排,如果你去列下来你会发现你有一堆的TO DO LIST,还有一堆人在找你,那你就需要做时间管理了。

    因为你管理不好的话,你会发现你一天工作下来感觉自己累的要死。但是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做一样,或者做的东西并不是你想做的。

    所以时间管理是技术人转管理所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因为他在之前的工作中并没有得到锻炼。

    我在这上面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怎么办呢?我就去看各种技术转管理的书。看了《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技术领导者-掌握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法》,《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这几本书,我感觉这是管理者第一个需要学习的。

    从IT技术岗位转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每本书讲的角度都不一样,但是我发现他们讲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就是换着方式在说一件事情,怎么做时间管理呢?

    套路就是这四点:先记录,然后分析,然后改进,最后回顾。

    具体怎么做,就是你先拿笔记录下来,你每天的时间花费到底在哪里。比如说,你早上几点到几点做了哪些事情全部记录下来。

    记完之后,就可以分析了,一周下来你看到底时间花在哪里了。到底是花在和别人沟通上还是花在项目的推进上,还是花在招人上面,还是花在别的事情上面,你把它列出了之后就知道你每块的占比是多少,然后你就可以做分析了。

    我天天盯他们进度或许是不必要的,大家可能都很自觉,是不是这块时间我可以减,你和他说你遇到问题了再来找我,如果说进度是正常的话就不用来找我了。那你的这块时间可能会减少,但是还是取决于你的同事的工作方式是不是让你信赖。

    通过思考你会想到一些改进的方式来优化你的时间,最终会得到一个结果,你的改进可能是让你的时间变得更好了,或者你发现这么改不行,然后你会去重新的调整。

    经过这样的一个反复迭代,就能最终的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方式。

    从IT技术岗位转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这个就是我2015 年底某一天写的时间花费清单,那段时间我经常觉得自己时间很乱,然后我就专门花时间记下来,然后去分析自己的时间花费,做着做着我就发现,确实在时间管理上要好很多了。

    最终我会把我的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被动时间,一部分是主动时间。

    被动时间就是别人主动来找我的时间,比如说有些会议需要我去参加,有些产品稿或者设计稿需要我去评审,我会把我的时间专门在软件上记下来。

    剩下以外就是我的主动时间,主动时间我就会去想,未来三个月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我就会把我的主动时间全部花在这个上面。其他的事情我觉得不重要的我就把它忽略掉,或者交给别人来做。

    接下来就会有人问了,我现在每天就是写代码,没有机会做时间管理啊。我的工作都已经被别人安排好了,怎么办呢?

    这里我有一个办法,就是可以尝试从规划你的个人时间开始,什么是你的个人时间呢?就是你工作之外的时间,比如说下班之后、周末这些时间你可以尝试规划一下。

    有人说想写博客平时没有时间,或者是不知道怎么写。你可以周末的时间来总结写篇博客,或者你规划学习一些技术或者总结一些技术。

    你自己主动的尝试去做一些时间规划或者时间安排,看看自己执行的好不好,这就是一种自我的时间管理的尝试。

    这种事情做多了,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安排了,等你工作上从技术转管理了在工作中也可以做好这一点。

    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从管理好个人时间开始。

    从IT技术岗位转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学会表达

    第二个就是学会表达,这个为什么要提呢?我觉得如果是一个非程序员转管理的话可能都不用说。

    比如说产品经理转管理就不会需要这一点,因为他的工作每天都是需要和别人去讲的,他需要说服别人去认同他的产品稿,还有和用户交流,他天天都在沟通。但是有时候我就觉得程序员做的就是一个翻译的工作,把产品经理的产品稿翻译成电脑能懂的东西,翻译成一行行代码,电脑能听懂,能够正确的执行。

    大多数情况下面对电脑做就行了,他不涉及到人与人的交流技巧,所以说大部分的程序员都会比较闷,然后不善于表达、不善于沟通。

    这和他的工作环境有关,因为他的工作就是对着电脑,所以说这方面锻炼的少了自然就弱了。

    我刚工作的时候我就特别的恐惧,我这么工作天天从早到晚都对着电脑,会不会就是以后见人都不会说话了,然后我就会刻意的去想办法提高自己。

    所以说我觉得大家如果感觉到自己在表达沟通上能力还有欠缺的话,也可以试着去弥补这方面的能力。

    怎么做呢?我觉得可以尝试着去写作,写点博客,做个演讲,如果觉得演讲这个事情是比较恐惧,你可以先试着做你们公司内部的技术分享。

    甚至是不用很大的范围,就做你们组内的技术分享,大家很熟三五个人还是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的。

    指导新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有些人总觉得带新人是一个很累的事情,我觉得是不对的,指导新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去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的机会。

    每个新人的特点都不一样,你需要针对每个人的特点,来定制针对他的个人学习和成长计划,并且和他刻意的去沟通。这个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比如我之前带一个iOS 新人,他就很内向,那我怎么办呢?因为他很内向,不会主动找我问问题,我就对他说,你每天下午的5 点到6 点就过来找我,这就是我们讨论问题的时间,我不做别的事情,你就只需要向我提问题。

    这就变成我主动和他构建了一个时间来交流,他就会觉得5 点这个时间本来就是向我提问的,他就会把当天遇到的问题主动向我沟通。

    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怎么去带比较内向的遇到问题不好意思去提问的新人。你在认真的带新人的过程中也会成长,会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还有一点心得就是把你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给他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再写一遍非常没有成就感。

    一样的代码再写一遍就像是一样的日子再过一遍一样的感觉,你没有任何的挑战,你交给他做,他肯定会出各种问题对吧,你心里会想,哎呀!还没有我自己做的快。

    你不要这么想,你指导他成长,这个指导过程对于你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所以说你自己很擅长的事情就不做了,交给他来做。然后你去想他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提前帮他想好,他遇到的问题你跟他讲清楚解决方案。

    对于他来说,在做的是新的东西,还有人知道,不会出太大的差错,他很放心,他也很开心。

    然后对于你来说,你会做的事情已经不用自己做了,你也很开心。你学会了新的东西,怎么去指导别人,这是很好的技巧。

    最后,交朋友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你是单身的话,试着去追一个女朋友也是很好的方式。你能把自己心爱的女朋友追到手,顺便你的交友技能也得到了提高,表达和沟通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从IT技术岗位转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刻意练习

    特别要说一点就是以上这些都需要刻意练习,不能说我说写博客好,那你周末就花两个小时写博客吧,然后每次写都敷衍了事,把博客写出来。如果你每次都是不求精,不求越做越好的话,你在这件事情上就很难有成长。

    比如你写博客,刚开始你写的很烂没关系,大家可以看我五年前写的非常烂,我还专门看过bang,就是那个写JSPatch 热更新的作者。你去看他10 年前写的博客,我去翻了一下,写的非常烂。

    bang 现在的博客写的非常厉害,排版以及整个表达。写了10 年了肯定厉害了,什么事情做10 年做不好呢。

    • 新闻热点
    • 文化视野
    • 主题活动
    • 文件
    • 关注
    • 风俗
    • 文化艺术